• 全部
  • 基因谱新闻
  • 华大新闻
  • 华大基因首次亮相印度11届ISPAT年会
    2012年9月8日——9日,受印度ISPAT(India Society of Prenatal Diagnosis and Therapy)主席Dr. Sharad Gogate的邀请,华大基因亚太健康科技代表前往印度东部的印度奥里萨邦布巴内什瓦尔参加11届ISPAT年会。ISPAT为印度产前诊断领域最权威的机构,每年的年会有大量来自印度和世界各地的妇产医生及遗传学专家出席。 在此次ISPAT年会上,华大基因首次成功亮相,此次也是华大基因的健康服务项目首次在海外以布展的形式出现。会议布展商多为医药销售公司,华大基因作为唯一一家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单位参展机构,其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及基因检测技术等引起较大反响,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同时华大基因代表就单基因病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两个主题做了大会报告。由于报告主题新颖,获得了医生的一致认可和强烈反响,被大会组委会评委优秀报告并颁发奖杯。 此次参会,与此同时,华大基因收获了印度当地的大量合作意向,此次参会不仅提升了华大基因在印度当地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更为今后能迅速将华大基因先进的基因检测业务服务推向市场奠定了牢固基础。
    2012-09-11 00:00:00.0
  • 深圳首次赴澳大利亚揽才 华大基因亮相交流会
    2012年9月7日,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深圳)-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与人才交流大会在悉尼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深圳市市长许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巴瑞·奥法雷、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洁龙等出席了本次大会。本会议对加强中澳两国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两国深入合作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华大基因副院长方林、助理院长尹烨代表华大基因参加了本次大会。尹烨在会议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基因组学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对与澳大利亚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了展望。随后,方林、尹烨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副首席执行官Craig Roy以及德勤(Deloitte)驻悉尼代表分别就双方展开项目合作以及建立澳洲华大基因等事宜进行了交谈。 在会后举行的海外人才招聘洽谈活动中,华大基因与深圳高新科技及龙头企业一并在会场现场进行了人才交流招聘,许勤市长还特地与华大基因负责招聘的同事进行了亲切座谈。
    2012-09-10 00:00:00.0
  • 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论证会顺利召开
    2012年9月7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依托华大基因研究院建设的“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论证。 会议由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处长周文能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研条件与财务处处长李彪、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邱宣等领导应邀出席。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教授、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研究员等。 会上,科技部任家荣副调研员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建设要求。实验室建设主任张耕耘从实验室建设背景、工作基础、研究方向和内容、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以及预期目标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了全面汇报。经质询、现场考察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承担单位在相关领域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优秀的人才团队,制定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具备实验室建设所需的各项必备条件,同意通过论证。
    2012-09-10 00:00:00.0
  • 华大基因与格里菲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共促教育、科研发展
    2012年9月5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格里菲斯大学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美术馆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宣布双方将在教育、培训、科研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尹烨、副院长方林、格里菲斯大学副校长Allan Cripps教授等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据协议,双方将加强以教育、培训、科研及其他相关活动为目的学术研究人员互访,以促进在专业领域内的相互交流。同时,双方还将鼓励在科研资源、科研出版物及其他资源信息的共享与交换,鼓励在科研项目上展开广泛合作,以进一步增强双方的科研实力。此外,双方还将在研讨会和会议等方面互相提供支持,并就一些特定领域合作展开培训计划。 据了解,格里菲斯大学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投资承建的一所高等学府,是一所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思想的学府,其生物科学、信息科技和多媒体艺术等专业在澳大利亚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一流表现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亚太地区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大学之一。
    2012-09-06 00:00:00.0
  • 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技司司长袁旭东一行调研华大基因 了解华大创新发展
    2012年9月5日,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技司司长袁旭东一行调研华大基因。华大基因研究院副总裁张秀清、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李治平等予以热情接待。 调研会上,在副总裁张秀清的介绍下,司长袁旭东对华大引进国外技术、外籍专家项目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于华大基因的发展现状、科研成绩表示钦佩,不禁点头称赞。 调研会结束后,来宾参观了华大展厅,在华大基因展厅中,袁旭东司长了解了华大基因的概况,包括科学发展历程、标志性科研成果、国家基因库、人才教育与培养、产学研资联盟等内容。 随后,来宾在研究成果展示墙前合影留念。
    2012-09-06 00:00:00.0
  • 第一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12月深圳开幕
    2012年9月5日,第一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新闻发布厅召开,会议由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金海主持,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唐杰、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处长孙万松、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吴朝晖、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媒体记者以及部分参展企业代表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会上,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介绍了生物产业链条的形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吴朝晖介绍了举办深圳生物展对推动我国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孙万松处长介绍了商务部对生物产业和深圳生物展的重视与支持,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介绍了第一届深圳生物展的总体情况,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唐杰代表展会组委会和深圳市政府做了讲话、热情邀请海内外客商参加第一届深圳生物展。最后,各位领导和嘉宾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会议主要内容: 一、举办深圳生物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当前,世界生物产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各国更加重视生物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生物产业发展,以期抢占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的生物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应运而生,肩负起推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促进国际生物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使命。 (一)举办深圳生物展,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去年批复同意了深圳国家基因库的建设方案,并由国家支持3亿元专项资金,体现了我国生物产业的战略部署已提升到保护开发利用生物基因资源、提高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水平、维护生物信息安全的高度。举办深圳生物展,将为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搭建一个产业化的高端平台,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二)举办深圳生物展,是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是生物技术创新的主体。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生物产业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生物企业生产水平总体较低,但在部分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发展、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举办深圳生物展,将汇聚国际最新的生物科学、技术与产品,为生物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交流信息、技术转化、项目合作、融通资金等针对性服务,满足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 (三)举办深圳生物展,是展会举办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深圳生物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主办,深圳千策会展有限公司承办,是政府指导、企业运作的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展会。这种由政府、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组织,由会展企业按市场规则进行营销运作的办展方式,突破了以往政府主导型展会或纯商业性展会的办展模式,将给展会带来更多的资源与活力。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参与深圳生物展的举办,既体现了各界对生物产业的重视,也是对这一新型办展模式的认可。 二、第一届深圳生物展的筹备情况和主要特点 第一届深圳生物展将于2012年12月13日-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以“生物产业链上的高成长机会”为主题,贯穿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和投资融资,强化生物基因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打造产、学、研、资相互渗透融合的生物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本届深圳生物展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招展组展、论坛组织等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展会将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业内名企云集,贯穿全产业链。本届生物展展区设置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产业、投资融资”4大板块,其中“生物产业”板块又划分为人类健康、生物农业、资源环境保护3个专区。目前,总体招展进度已逾6成,签约或意向参展面积近5000㎡。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匈牙利、巴西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企业已确定参展,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罗氏制药、默克制药、TTP、富优基尼、岛津、西格诺、凯杰、基因、哈密顿等海外企业, 海普瑞、奥萨、赛百诺、华润三九、信立泰等本土企业;辽宁本溪“中国药都”、深圳市生物孵化器管理中心以及上海、青岛等地的生物产业园区将以组团方式参展。参展机构基本覆盖了生物产业领域产、学、研、资的各个市场主体。 (二)论坛立意高远,汇聚行业精英。本届展会共安排了6场专题论坛,主题分别为:生物产业政策法规及投融资发展,创新生物产业的资源、机遇及挑战,大科学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出版模式的创新,打造新型生物产业园的思考,基因组学的贯穿应用,生物云计算展望。包括国家部委领导、两院院士、科学家、企业家、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内20多位国内外业内顶级专家将出席论坛演讲,为参会单位带来最新的产业资讯、科学成果突破、技术发展趋势、政策法规解读,全方位展示生物产业链的新概念,深入探讨生物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为加速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生物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我国“十二五”生物产业布局探讨新模式、探索新方向、构建新环境。为充分利用好深圳生物展这个平台,一些参展机构纷纷提前预约在会期举办相关活动,深圳市生物孵化器管理中心将举办“生物技术创新与医药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赛百诺公司将举办“国际基因治疗现状及发展前景研讨会”。 (三)精心组织买家,创造合作商机。除了利用展会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指导单位、支持单位的资源组织买家和观众外,展会组委会还积极与美国各州驻华协会、美国硅谷华人生物协会、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深圳市保健协会、深圳生医联盟等机构开展合作,广泛邀请买家团体、专业观众,大力引进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深圳创新投、深港产学研创投公司等投融资机构,并支持和协助相关机构举办投融资介绍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根据参展企业、买家的需求,安排个性化的“一对一”项目洽谈活动,以及定向参观企业、产业园、孵化器等活动;组织医院、药厂、产业园区、大学、研究机构、检测机构、卫生机构、生物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面的专业观众参会,并参与现场检验、科技娱乐等互动活动,为展会积聚、拉升人气,为广大参展企业提供无限商机。
    2012-09-05 00:00:00.0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刘锦副主任一行调研华大基因
    2012年9月3日下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刘锦副主任一行调研华大基因。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华大基因战略规划委员会靳大卫等热情接待了来宾。 据了解,此次调研是为了贯彻王荣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题为《营造创新生态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典型交流发言精神。在华大基因展厅,来宾重点了解了华大的发展历程,大计算平台、国家基因库重大专项、产业发展与布局等情况。汪建院长说,华大基因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华大的产业布局是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并提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的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他说,生物产业呼唤新的实验特区。 刘锦副主任很赞同,希望华大做好科技应用的良好示范。
    2012-09-04 00:00:00.0
  • 杨焕明教授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主席杨焕明教授于近日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German.Academy.of.Sciences Leopoldina)已有360年历史,其院士成员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三个德语国家(即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四分之一来自其它国家。今年与杨焕明教授同时当选的还有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院士。 杨焕明教授一直从事基因组学研究。他主持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使中国成为这一被称为“二十世纪登月计划”的宏伟项目的成员国之一,得到了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赞扬。杨焕明教授及其团队(“华大基因”)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家猪、家蚕、家鸡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列。 德国科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院之一,其下设四个学部,包括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医学部以及人文、社会与行为科学部,共涵盖28个学科。截至目前,已有16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选为该院院士,包括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达尔文(Charles Darwin)、居里夫人(Marie Curie)等在科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科学家。 迄今为止,已有多名中国科学家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早在1935年,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家翁文灏(Wen-hao Wong,1889---1971)就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包括武忠弼(1988年当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路甬祥(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柯(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杰(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和来茂德(2011年当选,浙江大学副校长、基础医学系教授)。
    2012-09-04 00:00:00.0
  • 华大科技率先成功推出TruSeq微量转录组技术服务——转录组建库起始量低至200ng
    2012年9月4日,华大基因旗下全资子公司——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在国内率先推出微量真核转录组测序技术服务—TruSeq微量转录组。该技术在国内首次通过TruSeq RNA试剂盒成功实现转录组的微量建库,总RNA建库起始量低至200ng,突破了微量或珍贵样品进行常规转录组建库风险高、成功率低的瓶颈,实现了高效、稳定的微量转录组测序,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转录组即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所有基因转录产物的总和,是连接基因组遗传信息与蛋白质组生物功能的纽带。基于新一代测序平台的转录组研究,能够全面快速的获取某一物种特定器官或组织在某一状态下几乎所有转录本序列信息,进而解决新基因深度发掘、低丰度转录本发现、转录图谱绘制、可变剪接的调控、代谢途径确定、基因家族鉴定及进化分析等各方面的问题。转录组研究是基因功能及结构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 然而,目前常规转录组建库对样品量的要求较高,致使许多达不到最低样品量要求的样品无法进行常规建库,比如来源稀少的干细胞、肿瘤等临床样本,弥足珍贵的考古样本以及一些RNA提取困难、容易降解的特殊样品。对于这些样品量不足的样品即使能够建库成功,也会对测序的质量有所影响,且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时期及生长环境下基因表达情况有所差异,混合样品建库又会影响分析结果。这使得RNA样品量不足成为制约转录组研究的重要瓶颈之一。 鉴于此,华大科技研究人员结合丰富的转录组建库、测序经验,使用TruSeq RNA试剂盒,经过一系列的技术优化,成功实现了微量样品的转录组建库测序。相比于常规转录组至少5μg的建库起始量,使用TruSeq微量转录组,研究人员只需从样品中提取出200ng的总RNA,便可进行建库、测序及后续信息分析。该技术不仅在建库起始量上取得突破,也极大的提高了测序数据的质量。同时,该技术还采用磁珠纯化的方式,大幅度缩短了建库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TruSeq RNA微量转录组的使用,可方便科研人员有效获取某一物种特定微量或珍稀样本在某一状态下几乎所有转录本序列信息,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等研究奠定基础。 华大科技RNA产品部总监高强博士表示:“转录组测序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华大科技在国内领先推出TruSeq微量转录组,为更多珍稀的样品进行基因结构、功能以及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我们很高兴在功能基因组学特别是转录组学研究方面一如既往的为客户提供最先进、最优质的服务。”
    2012-09-04 00:00:00.0
<前页1...75767778798081...194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