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省九江市经济开发区领导参观华大
2010年4月21日上午,江西省九江市经济开发区委员会副书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俊和开发区科技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晶冰,在深圳市贸促会副会长陈东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蔡志明和深圳市宝安商会名誉会长张田达的陪同下参观华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国华向来访领导介绍了华大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随后会上双方就合作意向进行交流。2010-04-28 00:00:00.0
-
-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副局长刘跃红一行调研华大
2010年4月20日上午,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副局长刘跃红和深圳市盐田消防大队长李文、政委郑新荣一行来华大基因调研。刘跃红局长一行在华大基因副总裁冯小黎博士的陪同下参观了华大基因并检查了消防设施和消防管理。参观后,刘跃红副局长一行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监事会主席李松岗教授、华大基因副总裁冯小黎等举行座谈,对华大基因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沟通。2010-04-28 00:00:00.0
-
-
华大登山队将攀登珠峰----珠峰“零公里”环保行动
2010年3月29日下午,续2006年登顶卓奥友峰、2007年穿越罗布泊、2008年登顶希夏邦玛峰后,华大基因总裁汪建率领华大登山队,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出发,前往尼泊尔加德满都,即将展开对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攀登。珠穆朗玛峰被誉为世界屋脊,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34℃,风力8-9级,环境十分恶劣。 2010年4月1日,所有登山队员乘坐十几座小螺旋桨飞机飞进雪山深处,降到两千八百米高的卢卡拉,然后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徒步到达住宿地。4月2日早八点半出发,徒步三小时,队员开始吃午饭,饭后一个半小时,在三千八百米驻扎营地。预计按此进度,需七天时间才能到大本营地。 4月13日晚上,宁静的珠峰南坡大本营里,歌声和笑语汇集成的生日祝福,送给了珠峰零公里行动成员--深圳华大基因的科学家汪建,祝福这位中国科学家在珠峰的日子里平安、快乐。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来自13国的队员用自己的母语唱起的生日歌。汪建说,最难忘的两个生日,一个是40岁的生日,他决定放弃美国的工作回到祖国创业;另一个就是珠峰脚下的这个56岁的生日。据了解,珠峰零公里行动的7名队员平均年龄为42岁。 “零公里行动”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活动之一,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这次活动将分别在珠峰南坡、北坡展开攀登和清洁活动,弘扬环保理念。深圳卫视的两路记者全程参与和报道这次活动。2010-04-19 00:00:00.0
-
-
华大基因1亿美金启动千种动植物基因组测序
2010年1月11日,来源:Genomeweb 华大基因将投资1亿美金启动一项新工程,包括计划于未来2年内为1千种重要动植物进行测序,并从科学界征集测序物种的提案。由华大基因组织,国际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将从各地研究者的提案中挑选测序物种,评选条件包括物种的重要性,申请人的资金状况,项目的科学水平,以及实验设计。该委员会将根据资金的情况建议相关的测序方法,并且界定参考基因组的标准,华大基因将利用自身的高通量测序和分析平台提供测序服务。同时,华大基因计划为某些感兴趣的物种研究提供全额资助,其他物种研究将根据申请者的资金条件进行,华大基因协调各方申请者的资金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华大基因科技合作事业部副负责人李卓表示:“通过许多概念验证研究证明,测序技术已经成熟,总成本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李卓说:“虽然华大基因1亿美金的投入使该项目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但是额外的资金融入对于完成整个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并未透露预计的资金总额数。李卓进一步指出,“该项目将为被测序物种的各种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比如表观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等。另外,世界各地、各领域的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些公开数据来培育高产的粮食作物品种和优质的畜牧品种。” 华大基因两年前启动的“生命之树”计划旨在为具有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和模式生物测序,迄今已经完成二十多种参考基因组。目前北极熊和企鹅基因组计划还在顺利进行中。比如上个月,华大基因与青海大学合作的藏羚羊基因组计划中,测序已经完成,但研究还在进行中。 同样在上月,华大基因发表了大熊猫基因组重测序组装论文,实验全部在Illumina平台上完成(详见2009年12月15日“测序”栏目)。 去年秋初,华大基因和其他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了黄瓜基因组计划,这项通过Sanger毛细管测序技术和Illumina技术完成的计划耗资330万美金(详见2009年11月3日“测序”栏目)。 该项目是大规模建立真核生物参考基因组的重大项目之一。例如去年,以加州大学David Haussler为首的科学家,联合Santa Cruz等合作方共同发起Genome 10K计划,将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绘制上万种脊椎动物的基因组图谱(详见2009年11月10日“测序”栏目)。2010-04-15 00:00:00.0
-
-
军事科学院科技部副部长徐天昊一行参观华大基因
2010年4月10日上午,军事科学院科技部副部长徐天昊一行参观华大基因,并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监事会主席李松岗和科技合作各项目负责人商讨合作机会。2010-04-14 00:00:00.0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华大调研《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
4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一行,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宁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的陪同下参观华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监事会主席李松岗等向来访领导介绍了华大基因的整体发展情况和远景目标。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调研考察旨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在华大基因的具体实施情况。该法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010-04-14 00:00:00.0
-
-
中华骨髓库领导及专家莅临华大基因考察评估“口腔黏膜拭子”试点采样活动
2010年4月13日上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刘静湖副主任等一行莅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对我院正在进行的“口腔黏膜拭子”试点采样活动进行考察评估。 刘主任等一行领导及专家亲临口腔黏膜拭子的采样现场,对志愿者口腔黏膜拭子的规范采集进行了细心指导。随后,在华大基因副总裁文洁等陪同下,双方于口腔拭子研讨会上就口腔黏膜拭子、干细胞研究进展等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中华骨髓库领导及专家还参加了“华大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之家”揭牌仪式,并授予华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队队旗。2010-04-13 00:00:00.0
-
-
“DNA密码的破译者----杨焕明和他的团队”(摘译)
来源:BIOTECHNOLOGY http://www.standaard.be/artikel/detail.aspx?artikelid=3A2O71JI&subsection=173 带着坚定的步伐和气势,华大基因踏入了基因组学这个传统上被认为是欧美国家的领域,《生物技术》编辑惊呼:“狼来了!如果我们再不小心,华大将很快在各个方面超过我们。” 大学尚未毕业的罗锐邦同学,科研事业发展有声有色,进入华大基因不满一年,已成为生物信息部门的项目负责人之一。这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现在领导着由几十位年纪相仿的同事所组成的团队。 在国外,人们常常对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示惊叹和好奇,罗锐邦说:“人们总是先知道我的年龄,后知道我的姓名。他们不相信像我这样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家。” 事实恰好相反,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所有华大基因在顶尖科技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名单上都有他的署名。 华大基因陆续完成了水稻、家鸡、家蚕、黄瓜、马铃薯、2008年奥运吉祥物熊猫晶晶、格陵兰岛古人、人体肠道基因组等一系列计划。华大基因人充满雄心壮志,准备大干一场。依靠一群年轻的生物信息学家和超现代计算机,每月能够产出3兆DNA数据。此外,华大基因购买了128台Illumina公司生产的最新型测序仪,每台每天能够产生250亿碱基对。如果所有的仪器一起开动,中国的数据量将使美国黯然失色,更不用提欧洲。即使Illumina 每年生产超过128台,华大基因也会把多余的仪器买下。 弗兰德生物技术所得发言人Joris Gansemans表示,华大基因通过一次性购买Illumina公司全年生产的仪器,将领先世界一年,成为世界测序工厂。 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院士表示华大基因将提供速度快一倍而价格低一半的测序服务。目标锁定所有“美味”、“有用”、“可爱”的物种。例如:除了广为所知的世界三极动物基因组测序计划,华大基因还为人参和艾草等药用植物测序。 欧洲生物行业协会的秘书长Willy De Greef认为:“华大基因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者,尽管表面上看来,他们只知道机械的测序和信息分析工作,但是如果不加小心,他们很快就会超过我们。” 美国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科学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Roberts也认为中国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华大基因和Illumina公司的合作让美国很不安,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自由市场的交易无可厚非。” 他笑言,“中国人很聪明,也许会把所有的仪器买下来,然后以两倍的价格再卖给我们。” VIB主任Jo Bury则认为大可不必对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持敌对态度,上周Bury和华大基因的代表们就合作进行友好商谈。他说:“我们计划把部分科研工作外包给华大基因,欧洲许多大研究机构已经这样做了。VIB是划算的,因为不必另耗资金购买测序仪。同时,VIB正在考虑与华大基因进一步合作,参与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分担费用和收益。之前双方合作的人体肠道基因组项目在《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华大基因也需要VIB的协助,从浩瀚的数据中找到所有的基因并注释。 杨院士表示,仅仅依靠一方,是难以成功地完成这些研究。正如中国的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华大基因要向VIB学习。 “饮水不忘掘井人”,这里还有一层老朋友的关系。VIB荣誉主席Marc van Montagu毕生致力于向第三世界国家灌输西方技术,杨焕明也是他最看好的学生之一。2010-04-13 00:00:00.0
-
-
教育部基因组科学人才联合培养研讨会在华大召开
4月11日至1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主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办的基因组科学人才联合培养研讨会在华大召开。 会议旨在探索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基因组科学人才的新机制与可行性。参会代表有: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教育部985高校医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所在学院院长及老师代表。 11日上午九点半,会议正式开始。杨焕明院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教育部高教司兰利琼博士发表重要讲话,表示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并高度赞扬华大基因所取得的系列重大成果,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深入探讨联合办学模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胡振敏处长则表示省教育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制定相关政策用于服务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会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李松岗副院长对基因组科学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进行了汇报;合作高校代表介绍了基因组科学人才联合培养的效果与经验;近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创新班优秀学生代表罗锐邦、金鑫、李俊桦等同学向大会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与会领导们对联合培养新机制态度积极,并就与华大联合培养人才的可行性与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多所参会高校对与华大开展基因组科学人才培养项目表现出积极合作意向,为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基因组科学人才新机制的探索开辟了新局面。 相关报道: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4/13/content_6835547.htm2010-04-12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