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博士莅临华大参观交流
2010年8月4日下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赖良学博士莅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 首先,赖良学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以转基因克隆猪用于异种器官移植为主要内容的精彩报告,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李松岗、华大方舟首席科学家杜玉涛、手工克隆发明人Gábor Vajta教授出席了报告会。在报告中,赖博士对异种器官移植的技术发展历程和市场需求做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同时表示了对手工克隆技术已成为未来克隆技术重要发展方向的高度认同。 在随后的华大方舟惠州基地考察过程中,赖博士对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密切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转基因克隆技术的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进程。 赖良学简介: 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胚胎干细胞与动物克隆研究室PI,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基因修饰克隆猪研究,近几年,成功建立了十余种基因修饰猪,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PNAS(均为第一作者)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利用体细胞基因打靶技术与体细胞克隆技术相结合,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头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克隆猪,该克隆猪不含人体免疫排斥基因,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的关键一步,从经济方面看,华尔街分析师估计,其市值每年为50至60亿美元,该成果获得了美国2002年度最新科学医学技术大奖(Best of What’s New Grand Award from Popular Science in the medical Technology category. 2002)。在2006年美国评选的世界100大科技新闻中,由他研究的富含ω-3脂肪酸的Fat-1转基因克隆猪的建立排名第38。回国后,赖良学博士又先后获得了表达四种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克隆猪,含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猪以及亨廷顿舞蹈症转基因猪等基因修饰猪。 撰稿:克隆平台2010-08-17 00:00:00.0
-
-
生物医药将成深圳支柱产业----《深圳商报》报道华大
深圳商报记者 季杰 三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扶持计划连续报道 “生物医药是朝阳产业,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占GDP的18%,一年有4万亿美元,中国这一产业占GDP只有约2%,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昨天下午,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希平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深圳对生物医药行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非常高明”:这一动作,将有助深圳在生物医药行业形成集聚优势,从而领跑全国。 徐希平说,国内很多城市都重视生物医药产业,但像深圳这样出台系统、全面和具体的扶持举措还比较少,反映了深圳对这一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厚爱”。 “生物经济”将添更大动力 “‘生物经济’是未来重要的新兴产业,深圳此次出台扶持政策,将给这一产业增添更大的动力。”昨天,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李松岗告诉深圳商报记者。据悉,深圳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中,专门提到“深圳将加快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 “我们在和国家有关部门商谈,准备把基因库建成国家级基因库。”李松岗说,国家级基因库的建成,将有利于推动基因产业化。在这其中,深圳的扶持政策对于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年初订了100多台测试仪,目前陆续到货,我们每个月的生产能力都在迅速提高。”李松岗说,一些技术也开始推向市场,未来该所不仅继续向基因组科学顶峰迈进,而且力争在产业化方面有更大更快的突破。 谈及深圳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未来,李松岗表示非常看好。李松岗认为,深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诸多的优势,特别是在创新氛围方面。同时,深圳在工业、科学研究方面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不过,他也指出,深圳由于科研院校比较少,科研力量还有待提高,这是深圳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短板,未来要想方设法补上。 2015年销售收入达2000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深圳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不仅具有优良的生物产业基础,而且随着一大批大型项目的密集启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显得“后劲十足”。如迈瑞光明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自主创新生物医疗设备产业化项目;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项目总投资7000万欧元、葛兰素海王流感疫苗项目总投资999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两个外商投资生物制药项目。 根据《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到2015年,深圳将建立起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届时,深圳全市生物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并培育约3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使得生物产业成为深圳支柱产业。2010-08-09 00:00:00.0
-
-
藏族人群高原适应关键基因《Science》文章被Nature China推荐为亮点文章
北京时间2010年7月2日出版的国际顶尖科学期刊《科学》刊登了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发起和主导完成的《50个全外显子测序揭示人类的高原适应机制》研究成果。2010年8月4日,Nature China以《Evolutionary genetics: Living the high life》为题,将该文评选为亮点文章(Research Highlights)。 这一重大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的分子机制之谜,可能阐明了人类基因组在极端环境下发生了何种适应性变化,对预测、预防与治疗高原缺氧性疾病,促进我国高原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以及丹麦、美国、瑞士等国相关科学基金的支持。 此研究使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阐明了高原世居藏族人群的低氧适应机制,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0个藏族人的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将结果与低海拔汉族人群以及高加索人群的外显子进行对比,通过一套新开发的寻找自然选择信号的算法,分析出在藏族人群中受到自然选择的可能关键基因。其中藏族人群特有的EPAS1基因阻止了其血红蛋白浓度的过度升高,降低了各种高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EPAS1基因与缺氧及血红蛋白生成密切相关,对这一基因的研究还可能为某些血液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并可应用于运动员的筛选等方面。 同时,研究成果还发现了其它相关高原适应重要基因,如EGLN1基因、FANCA基因等共30个重要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生理生化表型仍不明确,这为科学家们下一步对高原缺氧性疾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是我国在高原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性突破,必将带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 2010年以来,华大基因研究院再创新高,相继在《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Science》上发表重要科学进展文章,其中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研究和古人类基因组研究以封面的形式发表在《Nature》上,4000年前古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人类研究进化历程带来新的思路,而泛基因组的提出更是为建立个性化医疗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华大在基因科学研究领域已经从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未来10年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将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继续向基因组科学顶峰迈进。 相关链接: http://www.nature.com/nchina/2010/100804/full/nchina.2010.91.html 关于Nature China: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 附图:评论网页2010-08-09 00:00:00.0
-
-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一行莅临华大参观
2010年8月3日下午,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盐田区区委书记钟瑞兴、盐田区教育局局长马广明在深圳教育系统相关同志的陪同下,莅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参观考察。 来宾首先参观了华大二办八层展厅。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李松岗向郭雨蓉一行介绍了华大的发展历程、核心竞争力、人才培育战略及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等情况。随后在七层教育培训场地参观过程中,人力资源与教育中心培训负责人王霞为大家简要讲解了华大的铜人阵教育培训工作。华大十年取得的杰出成就、创新的人才培养体制给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的座谈会中,副院长李松岗为来宾简要介绍了华大的重大科研项目、未来发展定位以及独特的人才培养战略等,汪建院长与来宾就华大人才培育等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深入交流。来宾高度赞许了华大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 华大宣传部2010-08-04 00:00:00.0
-
-
香港投资推广署深圳考察团调研华大
2010年7月29日下午,香港投资推广署市场推广总监温凯莲率深圳考察团一行40人,在香港华大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华大基因调研考察。 工作人员首先给考察团讲述了华大在基因组科学领域从参与、同步到领先的发展历程,对华大十年来的科研、技术、产业以及教育方面的成就给予了重点介绍。随后考察团参观了华大各研究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对华大先进的实验室体系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双方会谈中,华大基因院长汪建作了精彩演讲,向客人介绍了华大基因的发展情况,并重点讲解了华大以香港为基地,面向全球加速拓展的总体方针与基本规划。 会谈结束后,香港投资推广署考察团与华大基因互赠礼物并合影留念。2010-08-02 00:00:00.0
-
-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一行在华大调研
2010年7月28日下午,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深圳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周全红处长、王皖松副处长一行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调研,考察“国家基因库”申报工作。 来宾首先参观了综合楼一层展厅和二办八层展厅,华大基因副院长李松岗、党委书记杨国华向吴优副主任一行介绍了华大发展历程、核心竞争力及重大科研成果等情况,并对华大十年计算能力的增长、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技术平台等做了详细讲解,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双方举行了座谈会,华大基因副院长王俊、黄胜全、李松岗就建立“国家基因库”的核心价值、重要意义等为调研组做了重点汇报,双方还就基因库的申报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调研组高度赞许了华大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表示将积极支持申报工作。2010-07-30 00:00:00.0
-
-
张家口市副市长杨玉成一行莅临华大参观考察
7月26日上午,张家口市副市长杨玉成,“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一行在华大高层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参观考察。 在参观中,华大基因总裁汪建、副总裁徐华夏一行带领大家了解了华大各平台,介绍了华大十年的发展历程、文化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及重大科研成果等情况。 随后,双方举行了座谈会,农能事业部负责人张耕耘在会上介绍了华大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并就相关项目进行重点汇报,杨玉成副市长高度评价了华大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表达了对华大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提出了将积极加强相互合作等重要议题。最后,双方针对建立谷子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2010-07-27 00:00:00.0
-
-
路透社专访华大 探寻克隆奥秘
2010年7月23日上午,路透社亚洲区医卫类记者Tan Ee Lyn和Stephney一行4人前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专访,重点就转基因和克隆方面的相关议题对张耕耘和杜玉涛两位博士进行了采访。 在会议室进行学术交流后,张耕耘博士带领路透社访问者参观了综合楼转基因光培养室和实验室,就华大水稻转基因方面的有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路透社记者对华大取得的相关成果以及华大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克隆专题采访中,杜玉涛博士重点就克隆技术和华大克隆猪相关情况,作了全面介绍和讲解,并且带领采访组参观了实验室。路透社记者对克隆技术和克隆猪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当即要求在下批克隆猪诞生时,在华大克隆猪养殖场的现场对杜博士及其科研成果进行连续采访。 采访结束,路透社采访组对在华大基因的所见所闻表示印象深刻,期待能够尽快再次前来作进一步的访问报道。 华大宣传部2010-07-26 00:00:00.0
-
-
读奥秘、写华章、玩精彩----记华大员工院长面对面讲座
7月22日下午,铜人阵考核合格的新员工与院长面对面的讲座大会在深圳市盐田区党校隆重召开,华大基因院长汪建在大会上发表“Your life in your hand,your life under your feet!”主题讲话。 大会首先播放了《汪老师在珠峰登山遇难者墓地旁的对话》视频,雄伟的珠峰风光与汪老师激扬的讲话,令新员工心潮澎湃、赞叹不已。在相关负责人总结了铜人阵通关情况之后,汪老师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台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Your life in your hand,your life under your feet!”、“读奥秘、写华章、玩精彩”,汪老师的一系列妙语连珠中,饱含着他对华大基因未来的畅想和憧憬,以及对华大新人的殷切期待,汪老师对事业、对责任、对华大基因的深入浅出诠释,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员工。 最后,在大家意志昂扬齐声合唱《华大走在大路上》的嘹亮歌声中,大会圆满结束。2010-07-26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