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东省委党的群众路线督导组副组长、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一行来访华大基因
2014年6月18日,广东省委党的群众路线督导组副组长、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省妇联副主席王远芳、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等一行来访华大基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行政院长龙岳华、华大健康副总裁杜玉涛、华大基因公共传播部部长杨碧澄等予以热情接待。 杜佐祥副厅长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对华大基因的历史发展进程、科研实力、技术成果展示、国家基因库重大专项、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责任以及组织构架、全球分布等作了详细了解。 随后,来宾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办公区域与测序平台实验室等。2014-06-18 00:00:00.0
-
-
-
-
华大基因首期Strateg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骨干培训开班——瑞典哥德堡大学生物商学院教授到访授课
2014年6月17日,华大基因举办了首期Strateg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培训,邀请瑞典哥德堡大学生物商学院的两位教授进行授课,来自华大各体系、部门的骨干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并高度评价此次培训,认为对实际工作极具启发意义。 此次培训邀请在Bio-MBA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哥德堡大学生物商学院的教授为学员授课。Thomas Hedner和Aslak Felin两位教授分别就“Lif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Practice”和“From Ideation to Innovation”两个话题开展系列讲座,详细介绍了生物企业战略性创新的特点。Thomas Hedner教授还特别提到华大基因的创新不仅仅是在生物科技、医疗健康、农产品等产业领域的创新,更是在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改善。 此次培训不仅内容新颖,在培训形式上也力求变革。培训采用Lecture + Workshop的方式开展,结合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小组讨论,还引入竞赛环节,最大程度地调动培训学员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培训效果。 Workshop中,学员划分不同小组,自拟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术或商业话题,采用新教授的创新性SWAT分析方法探讨不同话题的解决办法。 在最后的竞赛环节中,经过挑战难度、选题创新性、方案可行性、报告流畅程度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评判,战规委团队全面胜出,赢得了小组竞赛的一等奖。战略规划委朱岩梅主任和Hedner教授为获胜小组颁发了证书及奖品。 此次培训内容新颖实用、形式活泼恰当,赢得了参与学员的高度评价。今后,华大基因学院还将与各体系部门深入合作,开展实用性强、参与性强的各类员工培训。2014-06-17 00:00:00.0
-
-
-
-
汪建董事长到访参观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园 畅谈《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2014年6月15日,应昆山市委市政府邀请,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到访参观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小核酸产业园,并在昆山市市政府作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智·惠,健康,幸福人生》专题讲座。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市长路军等主要市领导出席报告会,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行政院长龙岳华、华东片区负责人杨晓楠等陪同出席。 讲座中,汪建董事长围绕“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智·惠,健康,幸福人生”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经历,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基因科技与人类健康幸福的关系,以及基因科技创新发展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了基因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历史机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介绍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昆山市大力实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县级市首家国家高新区,并先后成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简介 2008年昆山高新区启动建设国内首个小核酸产业基地,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以小核酸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聚集地及小核酸制药技术公共支撑平台。基地内集聚了北京大学张礼和院士、梁子才教授、香港浸会大学陈新滋院士、南开大学席真教授、中国科大王均教授等全国小核酸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共有5个院士和教授专家冠名实验室,3个专项技术研究室;小核酸研究所及基地企业先后承担了12个“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基地已入驻苏州瑞博、苏州泽璟等30多个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项目,形成集基础研发、小核酸制备、合成修饰、靶点筛选、给药技术、临床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小核酸新药创制产业链。2014-06-16 00:00:00.0
-
-
-
-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一行来访 探讨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2014年6月15日,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副校长邱学青、教务处处长李正及教务处、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领导等一行来访华大基因。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主席、华大基因学院院长杨焕明、生命伦理委员会主席郭肇铮、学院主任杨东声、华南片区负责人彭智宇、华大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心等热情接待了来宾。 座谈中,杨焕明院士首先欢迎到场嘉宾,向来宾简要阐述了华大基因近年来与华南理工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的成就,感谢联合培养学生为华大作出的贡献,希望与华南理工共同办好创新班,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杜小明书记赞赏了双方联合培养取得的成果,表示与华大的“联合培养”计划应长久地开展下去,同时要充分利用双方成立的科研创新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该合作计划当中;双方就联合培养的优化完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会后,学校领导与联合培养学生进行了座谈。2014-06-15 00:00:00.0
-
-
-
-
万钢部长五访华大 鼓励搭建共享平台
2014年6月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科技部财务司司长张晓原、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科技部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彭以祺、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铁城、首长秘书戴钢、科技部财务司处长解鑫等考察华大基因。陪同领导有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副市长陈彪、市政府秘书长徐安良、市创新委主任陆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行政院长龙岳华、战略规划委主任朱岩梅、副院长张耕耘、产学研资办公室主任黎浩、国家基因库副主任周欣等予以热情接待。 在王俊院长的带领下,万钢部长一行首先参观了华大基因CG中国实验室。万钢部长对华大基因建设全球领先的国产测序仪表示肯定。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汪建董事长向万钢部长汇报了华大基因从大目标、大平台、大数据、大科学到大产业的战略规划和建设情况,他深切感谢万钢部长多年来对华大基因的关注与支持,并多次亲临华大指导工作。汪建董事长指出,华大基因八年一台阶,从跟踪、参与、同步、跨越走向引领的蜕变式发展,形成了技术进步推动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的“三环联动”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高举国家战略大旗,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万钢部长充分肯定了华大基因的丰硕成果,并对未来工作规划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指导性意见。他提出,华大基因的大平台建设需国际化、公开化,将更多的科学家吸引到中国,将华大基因的大平台打造成国际性品牌,支持华大开展植物领域的全球性系统科研项目,形成标志性的科研应用规划。在大产业方面,万钢部长表示,华大要关注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将产业道路全面铺开,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2014-06-14 00:00:00.0
-
-
-
-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一行参观访问华大基因 探讨相关合作
2014年6月13日上午,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广州市政府办副秘书长冯军、广州市科信局局长马正勇、科信局农社处处长沈于阗、广州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一行来访华大基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行政院长龙岳华、战略规划委主任朱岩梅、副院长方林、华南片区负责人彭智宇等予以热情接待。 王东副市长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重点了解了华大基因数据产出情况。王俊院长表示,生命信息数字化是未来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必经之路,华大基因正在进行基因信息数据化的过程,希望与超算中心合作,让这些数据更好更多地解读,为研究人类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后,来宾参观了华大基因测序平台等。2014-06-13 00:00:00.0
-
-
-
-
北京大学PE103私募股权与企业上市总裁班学员一行来访交流
2014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PE103私募股权与企业上市总裁班学员一行参观访问华大基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华大科技首席执行官李英睿、华大基因新闻发言人杨碧澄、华大基因投资部负责人熊力等予以热情接待。 来宾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对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产业应用、发展模式等作系列了解。 座谈中,汪建董事长从华大基因的愿景、使命、目标与责任等方面与大家一一分享,希望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身心健康、幸福美丽长寿。 随后,学员们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并合影留念。2014-06-12 00:00:00.0
-
-
-
-
欧洲华大与Genomed战略合作 联合在波兰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2014年6月10日,欧洲华大与波兰领先的分子诊断公司Genomed宣布建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据协议,Genomed将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先进技术引入波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准确性高,10孕周后即可检测出胎儿出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风险,如唐氏综合症。 通过此次合作,波兰将采用先进的下一代测序技术用于产前实践,从而推动波兰个性化医疗的发展。这将使波兰人民受益于产前基因诊断领域的前沿技术。2014-06-12 00:00:00.0
-
-
-
-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华大基因王俊颁发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2014年6月11日,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活动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出席颁奖仪式,共同为获奖科学家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王俊院长颁发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作为院士大会的议程之一,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倍受关注和重视。陈嘉庚科学奖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共设六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旨在奖励获得原创性成果,主要研究工作在中国境内完成的青年科技人才,以激励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立志献身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事业。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王俊院长因其带领团队开展的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研究揭示了肠道内微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及其与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反应等相关的重要因素,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据介绍,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组的差异,能够把不同类型的患病人群分类,并根据对低微生物丰富度人群和高微生物丰富度人群的分析,找出了数几种与肥胖相关的细菌种类,为肥胖以及糖尿病等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出了先驱性意义的研究,也为全球相关的临床学家和病理学家们对相关病症的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在5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者中,深圳占了两席,王俊院长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分获“生命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 创业氛围造就创新团队,深圳的创业氛围,是创新人才得以聚集的首要因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圳全方位培育的开放创新土壤,这块土壤滋润的深圳科研体系又在经历新的蜕变,这变化来自创新的塔基部分——源头创新,它正在令“深圳梦”梦想成真。 华大基因自2007年落户深圳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跨组学研究机构,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2013年,华大基因名列Fast Company“2013年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企业”第二、入选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201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技术企业”50强、入选《环球科学》“2013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研发中心”,连续多年名列《自然》排名年度中国科研机构前十名,连续六年排名第五。在生命科学领域,华大基因更位居全国第二。华大基因能取得今日的成就走的是一条研、产、学融为一体,以研支撑商业科技服务,以商业科技服务支撑原创性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以研养商,以商促研,良性循环的独特发展之路。 深圳正加快跻身国际创新中心之列,正是依靠源头创新,深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了发展主动权,形成数个带动千亿元产值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深圳经济飞跃发展的新引擎。去年底,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已获批,为抢占国际生物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做出战略部署,今年6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大基因作为生物产业的引领者,将在其创新发展模式上勇往直前,用生物科技造福人类。 事件背景 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推荐工作自2013年1月初正式启动,至3月31日截止。经过形式审查、有效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奖项评审会议和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2014年度奖评选出6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5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王俊介绍 王俊院长自1999年研究生阶段开始,一直从事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在专业期刊上共发表315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篇或通讯作者157篇。近年来,王俊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周光召科技奖、科学研究领域“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之市长奖、《自然》杂志评选出2012年世界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汤森路透社2012年度最热门科学人物之一、《财富》(Fortune)2013年度全球40位40岁以下精英等荣誉。 相关链接: 王俊院长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图片转载自中新网2014-06-11 00:00:00.0
-